一、地塊基本情況:
(1)地塊名稱:收回富隆豐地塊;
(2)占地面積:54025.17m2;
(3)地理位置:武漢市江夏區紅旗村、牧魚村,中心經緯度為經度114.313906°,北緯30.389053°;
(4)四至范圍:北至紅旗街,東至漁牧西路,南至紅旗南街,西至紅花路。
(5)地塊規劃性質:居住用地(R);
(6)委托單位:武漢市江夏區土地儲備交易中心;
(7)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單位:武漢藍邦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8)調查時間:2025年7月至2025年9月;
(9)調查緣由:本次調查地塊此前用地性質為城市建設用地中的商業用地(B),后續規劃為居住用地(R),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九條的要求,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變更前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
二、第一階段調查結論:
本次調查地塊歷史為村莊、農田和池塘,2015年前,該地塊為村莊、農田和池塘。2016年~2019年,地塊內無變化。2020年~2021年,地塊內村民宅基地開始拆遷。2022年,地塊內池塘消失。2023年~至今,地塊內為農田、荒地。經過現場踏勘,目前地塊內為農田和荒地無構筑物,主要種植芝麻、紅薯、花生等農作物。地塊西側320米左右建有中國石油江南加油站。經污染識別,地塊土壤潛在特征污染物為重金屬、VOCs、SVOCs、有機農藥。需要開展第二階段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工作。
三、初步采樣調查:
根據調查方案,我公司開展了第二階段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工作,我公司完成了調查區域地塊土壤、地下水現場采樣及實驗室分析。本次調查共布設土壤調查點21個(其中土壤對照點1個),地下水調查點5個(其中地下水背景點1個);送檢土壤樣品70個(含現場平行樣7個),地下水樣品6個(含現場平行樣1個)。對土壤樣品pH、建設用地45項基本因子、特征污染物進行監測分析。在地塊內布設了4個地下水監測井,在地塊外布設了1個地下水監測井,共采集了5份地下水樣品,對地下水樣品《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表1中常規指標項目、特征污染物進行監測分析。
本地塊規劃為住宅用地(R),土壤篩選值選取《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中第一類用地風險篩選標準;地下水選用《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Ⅳ類標準、《上海市建設用地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篩選值補充指標》。
四、監測結果如下:
調查地塊各土壤、地下水污染物含量滿足《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上海市建設用地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篩選值補充指標》等,按照直接標準對比法對調查區域土壤及地下水環境質量進行了較全面的分析評價,得出如下結論:
(1)本次調查土壤樣品分析檢測pH值、7項重金屬指標、27項揮發性有機物指標、11項半揮發性有機物指標、有機農藥共計52項污染物指標。各樣品污染物濃度檢測值均能符合《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第一類用地篩選值的要求。
(2)本次調查地下水樣品分析檢測指標包括括色度、嗅和味、渾濁度/NTU、肉眼可見物、 pH、總硬度(以CaCO3計)、溶解性總固體、硫酸鹽、氯化物、鐵、錳、銅、鋅、鋁、揮發性酚類(以苯酚計)、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耗氧量(CODmn法,以O2計)、氨氮(以N計)、硫化物、鈉、總大腸菌群、菌落總數、亞硝酸鹽(以N計)、硝酸鹽(以N計)、氰化物、氟化物、碘化物、汞、砷、硒、鎘、鉻(六價)、鉛、鎳、27項揮發性有機物指標、11項半揮發性有機物指標、六六六、滴滴涕、林丹,共計75項。各樣品pH值,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半揮發性有機物、六六六、滴滴涕、林丹等檢測指標均符合《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IV類標準、《上海市建設用地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篩選值補充指標》中第一類用地篩選值要求,地塊內地下水水質未受到污染。
綜上所述,本次調查地塊土壤環境質量符合《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第一類用地篩選值的要求,無需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細調查采樣分析和風險評估。地塊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可滿足作為商業居住用地開發利用。
調查結論:本次調查地塊土壤環境質量符合《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第一類用地篩選值的要求,可用于后續地塊利用開發。